西部文化艺术网 首页 新闻 头条 查看内容

走进乡村,西政学子于山间地头为民普法

2022-7-17 12:31| 发布者:一兵| 查看:506| 评论:0|原作者:穆雯萱

摘要: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乡约一夏,与法同行”理论普及宣讲团乘船穿越小三峡,来到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光明村开展普法宣讲活动,让《民法典》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山间地头,让法律知识普及大众,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

   (本网重庆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响应共青团中央深入农村普法宣传,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乡约一夏,与法同行”理论普及宣讲团乘船穿越小三峡,来到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光明村开展普法宣讲活动,让《民法典》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山间地头,让法律知识普及大众,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此次联合巫山县人民法院走进光明村。盛夏,大昌镇恰如苏轼所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这如画的风景里,同学们帮着巫山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先向村里的青少年普及反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知识。而后,国际法学院同学们拿着宣传单,走访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乡亲们纷纷走出家门,将家中的琐事一件一件地分享给同学们,与同学们热情地聊天。

烈日炎炎之下,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听着乡亲们朴实的话语,就其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为乡亲们出谋划策。国际法学院黄蕾同学分享到:“那位老人虽然面带笑容,但她的眼里闪着泪光,原来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家,她靠着自己种地卖菜的钱维持生计”当黄蕾向这位老母亲建议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诉自己的儿女,至少能让自己的生活不要那么苦,能让孩子们常回家看看时,老人频频摇头,她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外打拼很累,不愿意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图为国际法学院学生与老人交流 

“冰冷的法律条文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黄蕾向身边的同学分享与上一位老人谈话时感慨道。“作为一名法学生,此次出行让我坚定未来驻扎基层,用所学知识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解决问题。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成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为百姓解决问题。”

炎热的天气难抵乡亲们的热情,家里老老小小来到我们宣讲地,听同学们针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物权编等涉及乡亲们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知识为大家普及。“各位父老乡亲们,你们与自己的丈夫、妻子的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宣讲结束后,乡亲们迟迟没有离场,他们互相交流并主动找到同学们再次询问法律问题。一位家在光明村的高二学生专门与国际法学院黄湘月同学进行交流。他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法官,在明年的高考中,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学习。听了这次普法宣讲后,更加坚定了他走上法律道路的梦想,他愿意用毕生所学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图为乡亲们向同学们咨询法律问题  

宣讲活动进入尾声,同学们为乡亲们分发法律知识宣传单。宣传单上为原本冰冷的法律条文写上一句句通俗易懂的注释,并且专门为不识字的老人们朗读宣传单上的内容,真正做到让乡亲们听得懂、看得懂。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乡约一夏、与法同行”普及宣讲团指导老师陶丹玲总结道:“同学们为此次普法宣讲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从普法内容选题到现场布置同学们尽心尽力,秉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同学们在烈日炎炎下不辞辛苦,分工明确。每位同学各司其职,才能让此次普法宣讲活动办得成功、办得有意义。”

图为同学们向老人解答法律问题 

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同行的同学们都收获颇多,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经历对于此时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有可能成为人生路上的重要一课。

此次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校地交流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殷切希望,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发现社会百态,扎实深入群众,为百姓谋实事、谋大利,现在争做一名敢想敢拼的优秀青年,未来争做我国高素质法治队伍中的一员。

作       者:穆雯萱

摄       影:陈  浩    

审       核:雷  雨

版权归西部文化艺术网所有,如需使用,请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28-856123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