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艺术网 首页 名家 书法 查看内容

这幅秋天的绘画,背后是超越黑暗时代的文人审美

2019-10-21 14:13| 发布者: 一兵| 查看: 685| 评论: 0|原作者: 搜狐网

摘要: 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有多厉害?在他之后,明代有一个大文人王世贞,是太仓人,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书画鉴藏家。他就说过一句话:“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意思是说,文人作画从北宋的苏东坡开始, ...

文人画终于在元代完备了。

完成于一个沦亡于异族、知识分子感觉着空前苦闷的时代。

文人把他们的挫折、苦闷寄托于山水,

走到宇宙自然里,

去寻找个人生命的依托。

宋末元初,把绘画引导到元代文人画风格上去的关键人物却是赵孟頫。

—蒋勋《美的沉思:赵孟頫与元四大家》


01

文人画到他敞开大门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画给忘年之交周密的。这幅画创作于贞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153年,距今正好是866年了。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绘

常常在秋天想起这幅画,倒不是因为它记录了800多年前的秋色,而是这张画的情绪和背后的故事又丰富,又复杂,就像是秋天。偏偏赵孟頫,他的一生,他所处的时代,他所创作的作品,都被罩上了一层秋色。

赵孟頫在中国艺术史上有多厉害?在他之后,明代有一个大文人王世贞,是太仓人,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书画鉴藏家。他就说过一句话:“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意思是说,文人作画从北宋的苏东坡开始,到了元代赵孟頫出现,他带领了大批文人投入到艺术创作里。

《自画像题词》 赵孟頫

苏东坡留下的真迹不多,硕果仅存的一幅《古木怪石图》,枯木用笔迅疾,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这种画法显然是从书法的笔法中化出。

巧的是,赵孟頫也有一幅《秀石疏林图》,他在画上题了一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幅画就印证了他诗中的观念以书法入画,他是继承于苏东坡的,不过赵孟頫的书法,比苏东坡还要胜一筹。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绘

我们现在说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唐太宗时候的人,只有赵孟頫是元代人。从晋唐以来,书法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人,多如卖花担上的桃李,只有赵孟頫是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

有时候我常常想,这样一个才华卓绝的人,如果不是不幸遇到元代的黑暗统治,他所得到的评价,会不会更公允?

02

矛盾人生

不管怎么样,赵孟頫还是做过元朝政府的官,这让他的后世评价多了争议。

蒋勋先生在《美的沉思》一书中,把元代称为“一个沦亡于异族、知识分子感觉着空前苦闷的时代”,真的不是一种夸张。

其实在元朝以前,中国所秉持的“天下”“华夏”,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多元而包容的,并不以民族血统来评判一个人。

左为赵孟頫自画像,右为元世祖、元仁宗像

但是元朝统治者执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辽金政权下的百姓),第四等是南人(南宋政权下的百姓)。南人的地位最低,几乎没有什么权利。这样的歧视政策,让江南有气节的文人都隐居起来,不和元朝统治者为伍。

可赵孟頫是没有选择的,他是赵宋的宗室,虽然是第四等的南人,却是元世祖忽必烈拉拢的对象。他也没有办法推辞统治者的征召,只能到北方做官。

《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 绘

可是赵孟頫对南宋故国是有感情的,作为一个文人,他也有很强的道德观,所以他这一生,过得矛盾、痛苦、悔恨、委屈。

他在《自警》诗中写道:“唯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这些痛苦,化作了他寄情于山水、书画的动力,也催生了超越于黑暗现实之上的,文人画的理想世界。

03

秋色图中有乡愁

赵孟頫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和他心意相通的才女夫人,管道升。

管道升看穿赵孟頫归隐的心思,就写了一支曲子,坚定他的信念: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辞官回到江南吴兴故乡,赵孟頫就和管道升隐居在莲花庄。他又见到了熟悉的老朋友,南宋灭亡后不仕的周密。

《水村图》赵孟頫 绘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他的曾祖周泌,因为靖康之乱从济南迁居吴兴(今湖州),到了周密这一代,已经在吴兴、杭州四代为官。他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隐居杭州。

周密一生都生活在江南,从没看过老家济南的样子。可他始终难以忘怀自己是济南人,为此,他曾以“齐人周密公谨父”“华不注山人”自称。

《武林旧事》周密

他的词作中也往往饱含着浓浓的怀乡之愁,像是“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又像是“一样归心,又唤起,故园愁眼”“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读着这些字句,总能让人想起余光中先生那首《乡愁》。

“华不注山” 的山名“华不注”取自《诗经》,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在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全为水域,称为“鹊山湖”,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枝荷花骨朵。这就是《鹊华秋色图》的由来。

《鹊华秋色图》局部 赵孟頫 绘

赵孟頫为周密回忆起自己宦游济南时的景色:画中是一片辽阔的泽地和河水,从近景直伸展到远处的地平线。在这好像无际的平远景上,最重要的是两座山:右方突立的是三角形,双峰笔直的华不注山;盘踞在左面的是鹊山,形如水牛的脊背。画题就是由这两座山而起的。

两座山与近景之间,树木紧多,疏落散布,有杨树、稚松及其他各类。画的左方,可见山羊四五只,在几所简陋的茅舍简啮食。水边轻舟数叶,舟中渔叟正安静地工作。其时正是秋天——一片宁静,有的树叶已脱落了,有的亦赤黄相间。然而村人对这些美景混然不觉,只埋头于他们日常的生计。

《双松平远图》赵孟頫 绘

赵孟頫在题跋中亲自写下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副画:

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在这张画里,赵孟頫运用了他在北方做官时从北宋之前的古代山水中学到的画风,又结合了生长在南方所继承的南宋的画风,以古意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意。

《鹊华秋色图》局部 赵孟頫 绘

想一想,人生真的很奇妙,有舍才有得。赵孟頫因为早年出仕元朝,失去了道德的高分,可是他却在北方获得了高古艺术的真传。当他抛弃了高官厚禄,归隐山林,才真正做回了自己。

(注:文章转载自搜狐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